杨公风水齐名的是谁,风水罗盘是谁发明的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八字财运五行缺失
2023-10-03嘉德八字风水网热度: 6576

正宗杨公风水传承人都是谁

杨公过去一千多年,很难说清到底谁是正宗的风水传人,到底谁是正宗,也不重要了。
有历史记载,学界公认,从唐末至今,传承脉络清晰的,只有三僚曾、廖两家。
其他脉络,则断断续续;虽有大师显现,但很难维持千年不断。
——
相传杨公弟子有:曾文辿、廖三传、刘江东
曾文辿:只传三僚曾氏后人
廖三传:只传三僚廖氏后人
刘江东:江东收徒,不分姓氏,好学者则授之。而于都澄江刘氏后人,风水脉络早已中断。

杨公先师指的是谁?

杨筠松(834年4月20日-900年3月12日),俗名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唐代窦州(今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人,著名风水宗师。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名益,别号玄赤,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
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2]
杨筠松,字叔茂,号玄赤,世称救贫仙人,唐代堪舆大师。
杨筠松生于唐大和八年(834年)三月初八日,窦州(今广东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人。江西堪舆形法理论祖师。其父亲杨淑贤生三子:长子筠翌,次子筠宾,三子筠松。
筠松幼年聪颖过人,学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后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广明中(880年),黄巢破京城,筠松离京出走,先入昆仑山,后到虔州(江西赣州),以地理术行于世,民间称救贫先生。
留虔州期间,在崇贤里黄禅寺遇曾文辿,邂逅于方丈之内,唔谈中,曾文辿被其非凡的风水学识所倾倒,遂拜筠松为师,朝夕跟随,竭尽弟子之礼。
后随师云游山川,寻龙捉脉,得杨筠松悉心指点,观龙以势,察穴以形,峦头砂水,体用兼妙。曾文辿遂渐通堪舆之道,成为杨筠松第一个高徒。
杨筠松口授其徒曾文辿操笔著述。又著新水经。天下万书唯《青囊经》至上,至元朝刘秉忠注玉尺经天机配合杨公天星理气。杨公传曾文辿刘江东胡矮仙李华。曾文辿传廖禹刘江东传谭文谟,谭文谟十八世孙谭宽传刘基。
老曾又传十八世。至清初李青云,郑松山及徐守贞在闽浙戆区域较为出名。李青云,乃江西抚州府人氏,李邦寻之子,自小精通经书吏。十七岁擢进士受知奖南州。
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土色,后因故逃奔闽泉州林家入赘为婿,后投耿精忠耿王为参军与守贞仝事。后耿王兵败逃入山中在李家山十二年,有扦李氏一穴后因富贵足南宋垟为师长。又扦数穴儿孙发达皆由此也。康熙乙未封君仝处蒲川十余载。与诸名士同游,日走名山寻穴夜画图自记。
后至南坪扦柏林祖墓又扦大坑内李一穴其余不能书述又至平阳江南夏口吴氏出水莲花又至北港大溪边并塔边等地扦黄李池施数穴皆成巨族,年高八十终。
郑松山先生人称虱子郑,与李相遇,换览其书,念其才不亚于李。二师合二为一李先夙道骨郑青夙合为《青夙道骨》。
郑衣冠不整嗜酒妄谈,众名士虽深信也难为言尔。晚年在平阳桥墩大王沙村张顺家安度并卒于张家,张以父礼事之。郑以李郑合著《青夙道骨》增张并其生所学教之。由此张顺先生当时名闻浙闽地区。
张家传承八代至共和初年其后人赠教于平阳青街李公。李为当时该地区高手,断坟宅如亲眼所见。至新世纪李由于自己年迈,其后代无人学习此绝学怕失传于世,后赠于苍南吕青云,并言传身教数年。徐守贞乃福州人明朝举孝廉耿精忠为军师。
耿王兵败逃至平阳南港入赘许家故改名许进同游四方以论三元气运而扦积善人家用之富贵,凶暴之家用之败绝。
浙江一支由此传承。廖瑀、范越风、厉伯绍、刘淼、叶七、邵庭监等先后投入其门下学艺,均成为著名的堪舆大家。杨筠松抛弃方位本身既有吉凶的信条,因地制宜,因形选择,观察来龙去脉,追求优美意境,特别看重分析地表、地势、地物、地气、土壤及方向,尽可能使宅基位于山灵水秀之处,逐渐演化发展,形成风水“形法理论”,“峦头之法”。
形法理论“肇于赣州杨筠松、曾文辿、赖大有、谢子逸辈,其说为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向位,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1],故又名赣派风水。形成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考察山水、踏勘地形的四个程式。近现代而至当代的风水学者,都践行杨筠松的风水理论,尊他为中国堪舆祖师。
杨筠松著作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青囊奥语》、《一粒粟》、《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葬法倒杖》、《天玉经·内传》、《天玉经·外编》等书。其著述为后世风水家所推崇。
唐光化三年(900年)三月初九日,杨筠松病逝于虔州,终年67岁,葬于虔州于都寒信峡药口坝。

风水流派的四大祖师

风水形派四大祖师:杨(救贫)、曾(文辿)、赖(布衣)、廖(金精)。 曾文辿是杨筠松弟子,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缝舆,号逸真,江西于都葛垇小溷村人,生于唐大中甲戌岁(854),卒于梁贞明三年丙子岁(916),享年63岁。其父曾德富。兄文遄、弟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习诗书,熟究天文经书,黄庭内经诸书。隐居雩都黄龙寺时,缘遇杨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鸟,遂得堪舆大道。三僚曾氏开基祖,也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杨救贫云游天下,本无意驻足,但曾文辿却想找一块吉壤定居。有一天,曾文辿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师傅杨救贫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地方,如果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杨救贫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他告诉曾文辿说:“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杨筠松和他的二个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他们把茅棚称为“寮”,师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三寮”(现在写作三僚)。曾文辿原是于都肖县(今于都曲洋乡)人,自幼读书,原想通过科举仕进,因逢战乱,隐居在于都县黄檀寺读书,不问世事,后偶遇杨筠松先生,羡其学问,遂拜杨公为师,随其学习堪舆术。他将全家迁往三僚村定居时,杨救贫特地为徒弟择址定向。
曾文辿和刘江东都是杨筠松弟子。刘江东,字渊则,又名七碗、添碗、晚年号刘白头。江西省于都葛坳上老人,生于大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 其时杨筠松因黄巢破京城,避难江南,应江西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节度使卢光稠之请为卢光稠葬母,任卢光稠参军的刘江东崇慕杨公堪舆神术,遂与同乡曾文辿拜杨筠松为师,从游其门。刘江东是杨救贫先生的主要传人和杨公堪舆理论实践的主要记录者之一,为杨公堪舆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著有《三宝经》一书传世。刘江东传道,不拘姓氏,好学者则传之。刘江东去世后,葬在上老村下山虎形,,与其父同葬,坟墓至今保存完好,惜其后人重修坟茔时误改了碑向,坟墓右侧已生白蚁。刘江东故乡、广东丰顺等地还保留有刘江东所勘定的阴阳宅,至今乃兴旺发达。 廖金精名瑀,字伯玉,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自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
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爷爷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虔诚地拜杨公为师。
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东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的对联“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就暗寓了这个故事。廖瑀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 原名赖风冈,字文俊,自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冈人。生于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1126年间)。赖布衣,曾任国师之职,后受奸臣秦桧陷害,长期处于流落生涯中。赖布衣的足迹几乎踏遍祖国大地,凭着精湛的堪舆理论于与技术,一路怜贫救苦,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风水大师”的名声不胫而走。、广州、英德(大湾镇布心井村)等城市都是由赖布衣堪定选址。传说赖布衣所著《青乌序》刚刚脱稿就被南华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经一百多年后传给了刘伯温,刘伯温凭它辅佐朱元璋成就了帝业。又有传说孙中山先生的祖坟也是赖布衣堪定的。后来赖布衣看破红尘,遁隐山林,长与青山白云为伴,不见其踪。赖布衣被尊称为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赖布衣故乡的“布衣祠”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前来瞻仰的同胞络绎不绝。传世有《催官篇》等。电视剧《赖布衣》,1983年上映,是一部古装神话剧。

杨公风水最出名的弟子有那些

唐宋:曾文辿、廖金精、刘江东、赖布衣
元明:廖均卿,曾从政。
——
杨公是赣南形势派风水祖师,杨、曾、廖、赖之首。杨公因战乱,避难赣州三僚,创立了形势派风水术,传三僚曾廖两氏,后来杨公风水的传人,分布三僚的最多、也最著名。
三僚是形势派风水祖师杨筠松定居和传道授业的地方,在风水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三僚风水被认为是江西形势派风水的正宗代表。那里留下了许多颇有价值的风水文化遗存,被学者们誉为"风水文化的博物馆"。
三僚风水走向兴盛是从明初廖均卿和曾从政为皇室看风水开始的。正是廖均卿、曾从政为皇室效命,得到皇帝的赏识,才使得三僚的风水术开始闻名全国。三僚风水术逐渐成了江西形势派风水的正宗代表。

赣南四大堪舆祖师是哪四人?

后人尊称----杨(救贫)、曾(文辿)、赖(布衣)、廖(金精)为风水形派赣南四大祖师。
赖布衣
---原名赖风冈,字文俊,自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冈人。生于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1126年间),九岁即高中秀才。曾任国师之职,后受奸臣秦桧陷害,长期处于流落生涯中。赖布衣的足迹几乎踏遍祖国大地,凭着精湛的堪舆理论于与技术,一路怜贫救苦,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风水大师”的名声不胫而走。、广州、英德等城市都是由赖布衣堪定选址。传说赖布衣所著《青乌序》刚刚脱稿就被南华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经一百多年后传给了刘伯温,刘伯温凭它辅佐朱元璋成就了帝业。又有传说孙中山先生的祖坟也是赖布衣堪定的。后来赖布衣看破红尘,遁隐山林,长与青山白云为伴,不见其踪。赖布衣被尊称为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赖布衣故乡的“布衣祠”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前来瞻仰的同胞络绎不绝。传世有《催官篇》等。
杨救贫
--- 风水地理堪舆祖师- 杨救贫
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江西通志)载:(筠松,窦州)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生于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三月初八日戌时。
出身清贫,为官清廉的杨筠松,虽身为朝廷命官,但视富贵荣华为过眼烟云,无感恋栈,而心系山川风水,一旦投身其间,则如鱼得水,流连忘返。因此,终于弃官为民,远离京都,回到南方,以他擅长的风水地理术行于世。他平素自奉甚俭,而怜贫恤苦,多方周济,不遗余力,民间极为崇敬,有口皆碑,世人称之为(救贫先生)。
在堪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杨救贫力主因地制宜,因形择穴,观察,分析地势、方位,从而择定阴宅、阳宅的最佳伅置,渐渐演变发展成为风水地理的(形法理论),世称(形势派)、(峦体派)或(江西派)(亦称(赣)派),被后世堪舆界尊为(江西派)风水地理祖师,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个学派源远流长,迄至于今。海峡两岸、港澳和东南亚等地,自称杨救贫若干代传人的,大有人在。
曾文辿
---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缝舆,号逸真,江西于都葛垇小溷村人,生于唐大中甲戌岁(854),卒于梁贞明三年丙子岁(916),享年63岁。其父曾德富。兄文遄、弟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习诗书,熟究天文经书,黄庭内经诸书。隐居雩都黄龙寺时,缘遇杨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鸟,遂得堪舆大道。
后梁贞明丙子年,曾公与诸徒袁州万载觐丘山(今江西宜春万载县),肖形五牛饮水穴,穴结池心,授指谓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记”。时值腊月,果卒。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后经数年,其徒于豫章江西南昌复见文辿师,惊其未逝,之后遂启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师尸解,真成地仙矣。著《寻龙记·八分歌》俩卷行世。
后人尊杨(救贫)、曾(文辿)、赖(布衣)、廖(金精)为风水形派四大祖师。
曾文辿是三僚曾氏开基祖,也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杨救贫云游天下,本无意驻足,但曾文辿却想找一块吉壤定居。
有一天,曾文辿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师傅杨救贫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地方,如果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杨救贫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他告诉曾文辿说:“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
廖金精
---廖金精名瑀,字伯玉,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自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
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虔诚地拜杨公为师。
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中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的对联“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就暗寓了这个故事。廖瑀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

风水流派主要分为哪些

一种文化,不可能只以单单一种形式存在,必定会有很多分支。 风水文化 亦是如此。他以多种形式共存,但理论又是彼此渗透、互相融通的,这也正合万法归宗之意。风水流派严格的说起来就是形势派和理气派。
玄明派,也被称为心派或舒派。
以易经为根基的玄明派除了重视天地之道,还把人之道放到了核心的位置。物体散为气,气聚为物,物可消散,气永存天地之间。玄明派除了调理天地之气外,强调“天人感应”,重视“呼形喝像”,尤其注重调理人体气场,以“天人合一”而求吉为最终目标。虽然风水之道玄之又玄,但是布局之心灵神明,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形势派
形势派以龙、穴、砂、水来论地理形势的吉凶,重视定向。俗称地理五诀。形势派的忌讳很少,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流传较广。

形势派由江西人杨筠松、曾文遄等人创立,形势派重视龙、穴、砂、水和定向,捉龙寻脉,把地形、地势的特征形象化,以类譬喻,因形立名。形势派的实践更加丰富,忌讳很少,容易接受和理解,流传范围比较广。

在明清时期,总的来说,形势派比理气派更为流行,因为形势派所主张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具有直观外在的形状感受和一定的物质功能,而更易为人们所接受。

形势派再进一步划分,主要分为峦头派、形象派、形法派这三个门派,其中形法派侧重于对建筑山水形势的观察,因其主要活动在江西一带,故又称之为江西派。

峦头派。峦头表示自然界的山川形势,包括龙、砂、山。龙,是指远处伸展而来的山脉;砂,是指穴场四周的山丘;山,是指穴场外远处的山峰。

形象派。形象实际上是风水中一门高深的学问,因为它把山的形势生动地看做某一物体。例如:某个山的形态体式象一头狮子,某块地象一只螃蟹或象一只青蛙等等。相关形象的称号很多。如:美女照镜、大鹏展翅、凤凰展翅、嫦娥奔月等等,举不胜举。

形法派。形法指的是在形象化的基础上应用的峦头上的一些法则,主要是论述形象与穴配合的法则。例如:有一条途径与穴场直冲,在形象派中称为一箭穿心。门前有一棵大树,为顶门杠等等。

理气派
以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为理论根据理气的风水术,简称为“三合派”。三合派的创始人是杨筠松祖师,杨筠松、曾文辿、廖禹、赖布衣被誉称为赣南风水术的四大祖师。

三合派的主要支派有:
杨公古法风水术:
杨公风水术重视形势峦头,讲究“三年寻龙,十年点穴”的功夫。用“挨星”(七十二龙)的“颠颠倒”五行格龙,用天盘双山消砂纳水。在理气方法上,杨公风水术注重地支之气,重视龙水的阴阳交媾,以七十二龙为中心,以父母三般卦为重点,主张龙、水、向“三合”,即龙合水,水合向,要求龙、水、向三联珠。并强调龙和水必须来自生旺之方,水务必流归墓库。

杨公新派风水术:
是由杨公徒裔改良创导的三合学派,典型代表为宋代的赖布衣。赖布衣在杨公天、地二盘的基础上,增设了人盘专用于消砂。中国风水罗盘从此天地人“三才”皆备,各得其所。

正五行三合风水术:
由明代的徐善继、徐世颜所创导。徐善继的《人子须知》和徐世颜的《地理要义》为该派的代表作。二徐在理气上也是用金、木、水、火四大局。在确定龙的阴阳上,徐善继主张按龙是左旋还是右旋来确定龙的阴阳。徐世颜则主张以入首龙的透地与坐山穿山论生克以定龙之生旺休囚死,立向以水口为主,与坐山论生克。

以向配水的三合风水术:
代表人物是明代的王彻莹和清代的叶九升、赵九峰,以王彻莹的《地理直指原真》,赵九峰的《地理五诀》、叶九升的《地理指南》、《罗经拨雾集》为代表作。主张“千里江山一向间”、“万水俱从天上去”,主张从向上起长生,以向配水。现在世上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山水法就是该派的内容。

命理风水术:
主张因人而异,按照主人的命局对阴阳五行的需求来选择和调整风水,民国期间才开始萌现。这种观点不但新颖,而且很有道理的,应该引起习堪舆者的重视。

八宅派:也叫八卦游年法,以汉代最为盛行,代表作是《黄帝宅经》。分别男女将人的年命和阳宅分成东、西两组,叫东四宅、西四宅。主张东西二宅不能相混,东四宅命人宜住东四宅,西四宅命人宜住西四宅。以伏位、生气、五鬼、延年、六煞、祸害、天医、绝命论吉凶。

纳甲派:也叫净阴净阳法。二十四山纳入先天八卦中,按先天八卦之阴阳论吉凶。主张向与水阴阳不混为吉,认为阴阳相混为凶。该派以宋代的静道和尚为代表。

三元派:有龙门八法、玄空飞星、玄空大卦三个大的流派。其中玄空飞星派又分为若干个派别。

清代蒋大鸿被称为玄空派的祖师,主张用九宫飞星配合三元九运或二元运气法理气。影响比较大的流派有六家,既“无常派”、“滇南派”、“苏州派”、“上虞派”、“湘楚派”、“广东派”,此外,还有李虔虚、温明远、高冠中、戴锡伦、赵鲁源、吴师青等,也都自成一家,大小流派不下百十家。

金锁玉关:又叫过路阴阳,与奇门遁甲有一定的渊源。清朝末从宫廷传入民间。

奇门风水术:是奇门遁甲在阴阳风水上的应用。

八卦风水术:有先后天水法、河洛水法、抽爻换象等。

展开全文